实验室建设施工时,如何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安全?
作者:华测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量:50

实验室建设施工环境复杂,涉及高处作业、化学品暴露、电气风险等多重隐患,对施工人员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据国际实验室建设协会报告,施工缺陷导致的后期改造费用可达初始投资的15%-25%,其中人员伤害事故占相当比例1。因此,构建科学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核心前提。


实验室建设施工时,如何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安全?


一、强化人员培训与个体防护,筑牢安全根基
1、安全培训是预防事故的首要防线。施工单位需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系统化安全教育和实操考核,内容涵盖作业风险识别、应急预案演练及防护装备使用规范。特殊工种(如电焊、起重操作)必须持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2、个体防护装备(PPE)的应用需精准匹配场景需求: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五点式安全带,并确保锚点牢固;进入施工现场一律佩戴防冲击安全帽,穿防滑绝缘鞋;焊接、切割等作业需配备阻燃服及专用防护面罩


二、严格过程监控与高风险作业管控
1、动火作业管理是消防安全的重点环节。根据《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通告》,动火前须完成三项核心程序:内部审批:明确动火区域、时间和监护人;
2、现场公告:在建筑入口及作业区公示信息;
3、环境清理:清除半径10米内可燃物并配置灭火器材,动火后监护时间延长至30分钟,并强制要求设置防火接火斗8。

4、高处作业与孔洞防护需落实物理隔离措施。2米以上登高作业须搭设合格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临边设置1.2米高防护栏;针对井口坠落风险,


三、优化环境管理与应急准备
高温防护需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夏季施工须执行“做两头、歇中间”的错时工作制(如10:00-15:00停止露天作业),现场配备足量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及通风降温设备。

用电安全与消防管理要求:临时配电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测绝缘性能;照明电压控制在36V以下9。消防设施按新版标准升级配置——易燃区域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提升至4A,保护面积缩至40m²/A,并新增自救呼吸器、破拆工具等应急器材。


保障施工安全需以主动防控为核心理念。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依托科技强化过程监管,结合环境管理消除外部风险,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的全链条防护体系。唯有将安全文化融入施工各环节,方能实现实验室建设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目标。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