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点溶液测试标准偏差随溶液浓度变化时方法检出限的评估
作者:华测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量:29


检验检测机构在申请CNAS或其他认可机构的实验室认可及CMA资质认定工作中,根据准则要求,应对所使用的标准方法进行验证,对所使用的非标方法进行确认,其他在化学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对于物质含量较低的检测项目,通常均需开展检出限的验证,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报告的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华测实验室技术服务团队将为您详细介绍检出限的验证方法。

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是分析化学中衡量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核心指标,指在特定置信水平(通常为90%~95%)下,能够可靠区分待测物质与噪声信号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相关领域的应用要求中明确提出实验室应对首次采用的标准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尤其对于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还应关注检出限、定量限等。

检出限计算方法因检测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加标回收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空白样品中无目标物质时,加入低浓度的标准样品后重复测定,计算标准偏差。通过标准偏差乘以一个系数后作为方法的检出限。


但是,对于这种方法:

加入标准样品的最低浓度应该样确定?

加入标准样品的浓度不同,计算出的标准偏差会完全相同吗?

如果不同怎么处理

这些细节,可能大家很少关注。


GCMS标准曲线法测定溶液中有机锡方法的检出限评估为例介绍一种新的检出限IDE评估方法

IDE评估过程如下(以一甲基锡MET为例):

1. 根据文献资料或以往的测试经验预估检出限IDE0(例如预估一甲基锡的检出限IDE00.1 ug/ml)


2. 配制以下浓度的标准溶液:0、IDE0/2、IDE0、2*IDE04*IDE0加入到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中,作为试样,按样品测试流程处理后进行测试,每个浓度平行准备10个样品。


3. 计算sksk为各浓度点溶液10次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测试结果和统计数据下表


4. 加标浓度Ti对应的10次测量的标准偏差ski绘制散点图

从图表可以出Ski与溶液浓度Ti有线性关系,按下式进行线性拟合s=g+hT+ε得:h=0.021894, g=0.00048


5. k水平下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可以按下式计算:


6. 测试结果模型R的拟合:

按下列公式将测试结果Y与加标浓度T进行线性拟合:Y=a+bT+ε,计算ab值,得a=0.004968b=0.986


7. 计算IDE

将以上abghS^0数据代入下列公式,将每次迭代所得的IDE代入到迭代公式中,给出新的IDE,直到迭代求得连续IDE之差小于1%

式中,IDEi——IDE的第i次迭代值,初始估计值IDE0按下式计算:

K1k2为置信水平下的调整因子,具体见GB/T 27415-20132

记录如下:


8. IDE调整

按下式计算调整后的IDE:

其中an为查表数据或当nn为测试的数据个数,此处为50)大于10按下式计算:


9. 结果报告

GCMS标准曲线法测定溶液中一甲基锡的检出限为0.003ug/ml


10. 总结

在评估检出限时,当无法判断检出限附近样品的标准偏差是否随样品浓度变化时,可以配制几个不同低浓度点的加标样品重复测试,计算各浓度点的标准偏差,绘制浓度点与标准偏差的散点图。当发现各浓度点的标准偏差与浓度明显成线性时,进行线性拟合再计算空白浓度的标准偏差。然后将加标浓度与测试浓度进行线性拟合(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或加权线性拟合等),计算斜率和截距估计值。将以上数值代入IDE计算递归公式,直到迭代求得连续IDE之差小于1%,所得IDE乘以调整系数即为所求的检出限。本方法采用数学模型法,通过多点实验数据拟合标准曲线,认为标准偏差(SD)随浓度变化而变化,更符合实际分析场景。常规的单点法通常仅控制α错误率(假阳性率),忽略β错误率(假阴性率)的影响。本方法同时考虑两类错误率(αβ),确保定量结果在统计上更可靠。


11. 参考文献

11.1  GB/T 27415-2013 《分析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评估》

11.2  GB/T 34706-2017《涂料中有机锡的测定 气质联用法》

热点标签
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工艺咨询 实验室规划 实验室装修 实验室施工 实验室家具 实验室监理验收 CNAS认可 CMA认证 实验室仪器维修 实验室搬迁
返回列表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