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认可内审员检查表的作用
a)始终保持实验室认可内部审核目的。检查表应列出与审核目的有关的项目和要点,以确保审核覆盖面的完整和代表性;
b)紧扣审核主题,确保审核计划兑现;
c)减少审核偏见,提高审核效能;
d)确定审核思路和审核策略,突出重点,照顾一般,提高审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e)审核过程的指引;
f )明确审核要点;
g)确保审核的覆盖面;
h)减少组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i)保持审核的方向和节奏;
j)体现审核的正规化和专业性;
k)作为CNAS认可内部审核的记录档案。
2. 实验室认可内审员检查表的设计
检查表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应如何设计好一份检查表呢?设计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1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
检查表应按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来编写,这样才能全面检查管理体系及其条款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有的检查表直接把ISO/IEC 17025的条款的规定改编成问题调查表,这种检查表也可称之为“标准化了的检查表”。质量手册也是要符合标准要求的,但手册和标准不同;标准只规定要求,手册应有满足此种要求的方法。因此手册的内容应规定得更具体,所以检查表中也可把这些具体规定作为检查内容。
1.2.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
每个岗位(部门)、每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常有一些典型的质量问题。如忽视合同评审,采购时不按满足质量要求的选择分供方等等。所以在检查表中可重点注意这些问题。有的质量过程在不同部门也有不同的典型问题。如文件控制在检测室常发生的问题是过多地保留已作废但有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而未注意作好标志,最新的有效版本未获得等等。这些在编检查表时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1.3.结合受审部门的特点。
检查表的精华就在于突出受审对象的特点。有特点才有必要为每一个对象编制一份有特色的检查表。管理体系已运行多年还是刚刚建立;上一次内审到本部门时,发现的问题的大小、多少以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等等。这些均应在检查表中有所反映。
1.4.抽样应有代表性。
在审核时不能光按标准提问题,还要查看文件、记录和现实情况。由于文件和记录数量很多,不可能全部检查,所以必须抽样。根据英国BSI的经验,样本量至少3~4个,最多以12个为限。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数量适当的客观证据。但样本的种类应有代表性,才能体现出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5.时间要留有余地。
在编制检查表时,应估计所需的审核时间。此估计时间不但不应超过在一个部门的计划审核时间,而且还应留有一定的富裕时间以便临时发生某些情况而需要增加审核内容或增加审核深度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这样不用修改审核计划或延长审核时间。
1.6.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
检查表不仅应该有要调查的问题,用来判别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是否与标准或手册的规定相符;而且还应有具体的检查方法,如选抽什么样本、数量多少;通过问什么问题、观察什么事物而取得客观证据等等。只有这样,检查表才有可操作性。前面提到的“标准化了的检查表”仅把标准或手册的规定改写为问题,实际上只是一张判别表。它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所以难以达到审核目的;只有加上有可操作性的、含有具体检查方法的审核表后,才是一张完整的检查表。这种关系可用图5表示。
1.7.按部门进行审核时,要包括涉及的过程;按过程进行审核时,要包括涉及的部门。
检查表有按部门和按过程两种。前者是对某一个部门进行审核的检查表。凡去一个部门审核时,对此部门所涉及的过程要加以审核,其中该部门负责实施的过程是必须包括的;其他相关过程,则可有选择地加以审核。如何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由审核组长协调。凡编制过程检查表,对某一过程进行审核时,则检查表中要包括此过程所涉及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