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事故预防与处理
作者:华测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量:413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消防管理,提高消防意识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根据预案进行实地演练,提高事故初期灭火抢险和疏散的技能。其次,对实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全体实验人员做到“三懂”(即懂自己岗位的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三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第三,化学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负责人要充分了解消防安全和灭火知识,熟悉应急疏散预案,具有一定的应急疏导和灭火指挥能力;第四,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消防安全重视程度。要做到经常查,特殊时期特殊查,重点时期重点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1. 预防爆炸

化学实验室,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多是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质或其混合物。使用这些物质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有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和热的积累和突然释放。在实验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备:

(1)尽量选用较为安全的试剂。

(2)使用爆炸性物质,单次用量要尽可能少,同时要有防备。

(3)易燃、易爆物品周围不能有可燃物质。易爆物品要注意防止突然震动和过热。

(4)有爆炸和着火危险反应的,要先进行多次小规模实验,然后逐步放大。

(5)对于放热反应,添加反应物要逐步进行,少量多次。

(6)有机溶剂的蒸馏和回流,要避免过热和暴沸现象的发生。

 

2. 预防火灾

首先,要明确易燃物质的等级,分别制订预防事故的措施。易燃物体包括固、液、气三态。易燃固体如赤磷及其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某些氨基化合物、含硝化纤维的制品,易燃金属粉如镁、铝等。易燃液体主要有油类如石油及其制品、成品,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醚类、醛类等。易燃气体有煤气、氢气等,助燃气体有氧、氯等。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有许多是具有可燃性的,尤其是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极端易燃。有可燃有机溶剂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要避免有机溶剂蒸气在实验室聚集。实验室内不能存放大量有机溶剂,要有专门通风良好的储藏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一般不得使用明火加热。比较安全的加热方式有水浴、蒸气浴、浸入式油浴、电热套、电热板等。电烘箱和

马福炉内不可烘烤可燃物质,如滤纸、棉花和布匹等。一次烘干的器皿不能过多,不要用铝箔等分隔烘箱,要保证烘箱内的空气对流,使温控器正常工作。使用过金属钠的容器要用异丙醇或乙醇处理2小时以上,然后倒入大量水中(不能向瓶内加水),最后用水冲洗干净。金属钠着火,不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要使用砂或者干粉灭火器。金属氢化物遇水会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使用时要注意防水,空气必须干燥。过量的金属氢化物,可以使用乙酸乙酯或丙酮销毁。

 

做好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需要了解化学危险品的基本知识,从而妥善存放和规范使用各种实验原料,也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室的布局,合理细致地安排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和器材。这种合理的布局、细致的安排,既可以防微杜渐,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展,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