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施工时怎样做好施工中的网络与智能化系统安装?
作者:华测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量:13

如何在实验室施工中做好网络与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这个问题需要从实验室的特殊性出发来思考。


实验室施工时怎样做好施工中的网络与智能化系统安装?


实验室不同于普通办公楼,它的网络负载大、设备精密、环境要求严格,而且经常需要调整布局。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维度:
首先是网络及智能化系统物理层的基础施工,实验室的桥架和管线必须预留充足余量,因为后期设备变动是常态。
其次是网络架构设计,普通办公网络用千兆可能够了,但实验室动辄需要万兆主干,甚至要预留光纤通道。智能化系统更要考虑实验室特有的需求,比如通风柜联动、精密空调监控这些普通建筑不会涉及的细节。

最后是不同实验室对于网络及智能化的要求差异很大,存在差异化。如生物实验室要重点关注灭菌设备联网;化学实验室得防腐蚀,洁净室对弱电施工的洁净度有要求。


实验室施工管理上特别想强调三点:
一是图纸会签制度,所有变更必须留痕,实验室设备位置微调都可能影响管线走向;
二是分阶段测试,尤其是隐蔽工程验收要严格,比如在封板前用专业工具检测每条光纤的衰减值;
三是供应商管理,很多智能化设备需要原厂调试,得提前协调。
另外对于实验室的接地系统,实验室大量精密仪器对接地电阻要求极高,普通建筑的4欧姆可能不够,有些设备要求1欧姆以下。
最后建议:比如要求所有机柜留30%冗余端口,通道宽度必须保证机柜设备能进出。

以下是网络及智能化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1、吃透图纸:与设计方、业主、实验室管理人员紧密沟通,彻底理解网络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智能化子系统(BA、安防、门禁、能耗、环境监控、特殊系统如气体/通风监控等)的设计细节、点位布置、设备选型及功能要求。
2、材料设备选型严格按标采购: 所有线缆(光纤、网线类别如Cat6A/Cat7/甚至Cat8)、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P)、智能化设备(传感器、控制器、DDC、摄像头、读卡器、门禁控制器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的品牌、型号、规格、认证(如UL, CE等)。 材料设备进场必须严格检验,核对型号规格、数量、合格证、检测报告,做好记录。不合格品坚决退场。
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基础):
管线敷设:要求横平竖直;强弱电分离;标识清晰;
线缆敷设:要求避免损伤;冗余预留:在配线架、设备端口、信息点处预留足够长度的线缆(通常0.5-1米)。主干线缆、关键链路考虑冗余备份。
端接工艺:严格按照标准(如TIA/EIA 568A/B)进行水晶头、模块、配线架、光纤熔接/端接;
测试先行: 所有信息点在端接后、面板安装前,必须使用专业认证测试仪进行100% 测试,确保符合设计标准。
设备安装:要求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接线规范。
(2)智能化系统集成:
传感器安装位置需能真实反映被测环境(如温湿度传感器避开空调出风口、热源)。压差传感器安装需考虑高低压取样管位置。气体探头安装高度、位置符合规范。
执行器安装如风阀执行器、水阀执行器,确保连接牢固,行程到位,反馈准确。
DDC/控制器安装通常在弱电间或现场控制箱内,要求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防尘。
系统接线要求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图纸进行控制线、通讯线的连接,注意极性、终端电阻设置。
4、 重视调试、测试与验收环节
(1)单系统调试:
网络系统:逐级上电测试,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配置VLAN、IP地址、路由等基础设置。测试网络连通性、带宽、延迟、丢包率。进行无线场强覆盖测试和漫游测试。
智能化子系统:
BA系统:点对点测试所有AI/AO/DI/DO点,确认传感器读数准确、执行器动作到位、控制逻辑正确(如温控、风机启停、连锁控制)。
安防系统:测试摄像头图像质量、云台控制、录像存储;探测器报警功能;门禁刷卡/生物识别、电锁开关、联动(如消防联动释放门禁)。
门禁系统:测试刷卡/生物识别开门、按钮开门、远程开门、门磁状态、报警联动。
环境监控系统:测试温湿度、压差、气体浓度等数据的准确采集、报警阈值设定和报警通知(声光、短信、邮件)。
特殊系统:如实验室气体监控、通风柜面风速监控及报警联动、紧急排风等,需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测试。
(2)系统联调:
系统间联动:测试设计要求的跨系统联动功能是否实现。
中央管理平台集成:测试各子系统数据是否准确上传至中央管理软件(如IBMS),界面显示、报警管理、报表生成、远程控制等功能是否正常。


总结:

实验室施工中网络与智能化系统安装的成功在于:
前期: 吃透需求,精细规划,严格选材,充分协调。
中期: 狠抓工艺(尤其布线端接),精细施工(位置、固定、接线),100%测试(认证测试是生命线),强化过程管控(质量、安全、变更)。

后期: 系统调试到位(单系统+联动),文档完备清晰,培训扎实有效。


把“一次做对,避免返工”的理念贯穿始终,尤其是在隐蔽工程和线缆端接测试环节。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